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k8凯发天生赢家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西人社惠民促小康工作成效并答记者问

  • 发布时间:2021-08-02 08:41:00
  •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
【 字号大小:  】


时 间:2021年7月29日10:00

地 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潘志金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  黄少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潘志金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广西人社惠民促小康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黄少坚女士。首先,请潘志金先生作介绍。

潘志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5年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广西人社部门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持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创新,积极筑牢民生底线,全面防范化解风险,密集出台一系列利民、便民、惠民的创新政策措施,让全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扎实的工作成绩谱写了广西人社事业惠民促小康的辉煌画卷。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

一、聚焦就业重点,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实现新增就业共206.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73.53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30万人,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4.85万人,发放补贴23.95亿元。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全区发放稳岗资金超52亿元,帮助13.8万家次企业稳定职工800万人次。

二、突出社保扩面,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截至2020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9.52万人、2437.73万人、410.58万人、485.57万人,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达4988.66万人,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3.05倍。阶段性调整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有关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每年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两次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健全,实现社会保险“一门式”经办服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培养和引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了刚柔并举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政策,建设了引才聚才的人才服务平台载体。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断创新,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标准合理化、申报便民化、评审自主化、信息共享化,基层导向成效明显。五年来,高级职称总申报人数为18.04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49.44%;总通过人数为10.92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5.24%。五年来获得高级职称人数占广西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以来总通过人数的五分之二左右。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待遇实现同城化。健全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2018年2月、2020年3月两次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一步深化,健全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加强表彰奖励工作,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十三五”期间,全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80%以上。全区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7.14万件,涉及18.66万人,涉及金额29.73亿元;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每年均逾96%,全区共为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8.83亿元,涉及劳动者43.99万人,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人社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基本建成覆盖自治区、市、县、乡镇、村的五级联通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人社服务广覆盖、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供给新模式,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便民化,推行“减证便民”,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全区217项依申请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八统一”,9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12个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实现“打包办”,20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比规定办结时限提速50%以上办理。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及应用推广工作,全区累计持卡人数为4988.66万人,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3.05倍。“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省级集中步伐不断加快,开发建设了全区统一的“数字人社”信息系统,实现社保、就业业务“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异地通办”。

六、全力攻坚,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就业扶贫、社保扶贫、技能扶贫、人才扶贫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截至2020年末,全区453.55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参保,参保率100%;为95.67万名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待遇发放率100%。“十三五”期间,全区组织五期共招收17325名“两后生”参加精准职业培训,全区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及家庭子女40.47万人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4569名,重点向扶贫类岗位、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回顾“十三五”,广西人社部门通过政策利民兜牢民生底线,服务便民聚焦民生,行动惠民补齐民生短板,为广西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展望“十四五”,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广西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广西人社惠民促小康工作成效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全区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及应用推广工作,目前全区累计持卡人数为5063.82万人。2021年6月28日,广西首张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制发完成,请问,与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相比,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有什么不同呢?


潘志金:

感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是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的技术和安全的升级版,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领取待遇、公共服务和金融支付等七大功能。同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相比,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由单一接触式升级为接触式 非接触式,增加了“一晃而过”非接触读卡功能,提升应用便捷性。此外,第三代卡芯片采用sm4国产密码算法,用卡更安全。首次申领或换发首张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是免费的。

申领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的地点和方式与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申领是相同的。持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的参保人员需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及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到对应合作金融机构即时制卡网点直接更换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需要更换发卡银行按挂失补卡流程进行更换,原第二代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需到原发卡行任意网点注销。首次申领社会保障卡的参保人员的申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参保人可以通过单位、学校、村委等进行批量申领;二是参保人可以自行通过社会保障卡服务机构网点或者银行服务网点,进行个人线下申领;三是参保人可以通过“广西人社服务”微信服务号进行线上申领(不含南宁市、柳州市),南宁市、柳州市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当地人社微信公众号、智慧人社app等渠道申领。

根据人社部要求,广西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换发遵循“自然过渡、发用并重”的原则。原来的二代卡可以继续使用,持卡人自愿申请换领,或在办理新申领、遗失补卡业务时直接办理三代卡。

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的“一卡通”应用工作。我们将以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为契机,实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就医结算、惠民惠农补贴等领域“一卡通”应用。相信不久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将会成为我们广西人民群众的“贴心卡”。

人民网记者:随着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当前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请问目前我区在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少坚:

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新形式,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零工经济与灵活就业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成为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老百姓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蓄水池”。当前,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灵活就业发展的现实困难:灵活就业有多种用工形态,有的没有签订固定的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缺失缴费主体,特别是无法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发生意外或职业伤害,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此外,判断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发生工伤,也存在调查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研究论证,探索进行顶层设计。我区也在积极研究,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主要措施有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鼓励地方根据实际建设零工市场,免费发布灵活就业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招聘会。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动态发布新职业目录,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二是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在国家层面的灵活就业法律法规出台前,我区将继续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力度,对与新业态用人单位已建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严格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对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受到侵害的,采取多元化解方式予以协调解决,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三是探索职业伤害保障工作。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探索将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我区一方面加强与国家部委层面的对接,一方面积极探索在广西区内平台企业开展试点,将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

广西新闻网记者:2020年,全区失业补助金审核通过人数40万人,受益率全国排名第5。请问,广西社会保险经办部门是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保经办服务?

潘志金:

感谢你对社保经办服务工作的关注。我区历来高度重视社保经办服务工作,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不断深化经办服务方式改革,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保经办服务。一是推行“一门式”经办服务改革。我区通过合并窗口、优化职能、统一流程、打通系统,在全区推行“一门式”经办服务改革,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跑”“上下跑”等问题,改革成效初显。二是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建立人社服务网厅和手机app,按应上尽上原则将人社服务事项推到网上办和手机办,提供“随时随地办”服务。三是实施人社快办行动。实现12个一件事“打包办”,20个高频事项“提速办”,全部服务事项“简便办”。四是开展社保经办通办服务。1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47项社保业务实现“全区通办”。五是开展“容缺办”服务。在承诺制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容缺办理,即申报材料虽有欠缺,只要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补全的,前台可先予办理或受理。六是开展“免申办”服务。从经办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事项,当事人不用申请,经办机构直接将享受的政策红利推送给当事人,将“群众找政府要待遇”转变为“政府主动作为给待遇”,由“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七是开展“社保银行一体化”服务。将15项社保业务延伸到全区银行网点办理,参保人员可以就近到银行网点办理社保业务,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八是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开展上门服务、开通提醒服务、依法开展代办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发展成果。

中新社记者: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请问我区今年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方面,有什么举措?

黄少坚: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我区及时推出一系列超常规的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困难和压力。去年推出这些举措,可以说是真金白银,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有非常大的作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也稳住了就业基本盘。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认可。随着经济稳定恢复,预计今年我区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是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还不稳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多,稳就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需要突出精准性、有效性。为更好地稳定预期,今年我区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今年我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预计全年减负超过20亿元;优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将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纳入稳岗返还政策覆盖范围;继续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裁员率标准,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二是聚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对带动重点群体就业的市场主体给予税收减免、带动就业补贴、培训补贴;重点群体自主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灵活就业的重点群体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选择灵活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并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保补贴。三是聚焦兜牢就业困难人员保障底线。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积极帮助他们尽快就业。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抓好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努力提高享受就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便利化水平。

央广网广西站记者:2020年广西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当前,我区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人社部门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帮扶脱贫人口稳就业促增收?

黄少坚:

感谢您对脱贫人口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关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春节前,我区推动农民工就地过年、稳岗留工,尤其是将脱贫劳动力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春节后,我区又及时根据新情况,开展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引导有序返岗,助力就业增收。

今年,我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加强对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保持就业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一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今年5月,粤桂两省区人社部门签订了《粤桂人社部门劳务协作框架协议》,通过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加强项目合作、促进技能培训等措施优先帮助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对已经外出的脱贫人口,鼓励引导企业优先留用,为失业的脱贫人口优先提供转岗服务,全力帮助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二是多渠道促进就近就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做好“五个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促进一批,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一批,扶持灵活就业发展一批,统筹使用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提供“131”服务,就是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三是着重保障重点地区。从全区来看,重点地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从点上来说,重点地区是易地搬迁安置点。我区将800人以上的大中型安置区,特别是1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作为就业服务重点地区,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依托安置点周边的产业园区,为企业和搬迁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总之,在就业帮扶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区将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让他们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

  • |

相关附件:

网站地图